当前城市:

全国

[切换]

全国服务热线

4000-726-987

兴家网

>

装修知识

>

装修攻略

>

卫生间该怎么装修?装修流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?

卫生间该怎么装修?装修流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?

卫生间虽面积不大(通常 3-8㎡),却是装修中最复杂的区域之一,涉及防水、水电、瓷砖、洁具等多个环节,任何一步出错都可能导致漏水、返味、空间浪费等问题。科学规划装修流程,把控关键细节,才能让卫生间既实用又耐用,避免后期频繁维修。

卫生间该怎么装修?装修流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?

一、前期规划:尺寸与功能定位

(一)布局设计

干湿分离:必须实现!淋浴区用玻璃隔断(宽度≥80cm,高度≥1.8m)或挡水条(高度 10-12cm)与干区分隔,避免洗澡水外溢。

功能分区:按 “进门→洗漱→如厕→淋浴” 的动线规划,最小尺寸参考:

洗漱区:宽度≥60cm(单盆),镜柜深度 15-20cm(不碰头);

如厕区:宽度≥70cm,前方预留≥60cm 活动空间;

淋浴区:单人最小 80×80cm,双人 120×80cm。

注意:老房改造需确认排污管位置(不可随意移动马桶坑距,误差需≤5cm)。

(二)水电定位

提前标记所有点位:

插座:镜柜旁 1-2 个(带防溅盒,供吹风机使用)、马桶旁 1 个(智能马桶预留)、淋浴区外 1 个(热水器或小厨宝);

开关:门外控制主灯,淋浴区附近设防水开关(控制浴霸);

水管:热水管靠左侧(常规习惯),冷热管间距 15cm,管口高出墙面 1-2cm(方便安装角阀)。

二、核心施工流程:按顺序施工不返工

(一)拆改与基层处理(1-2 天)

拆除旧瓷砖、洁具,清理墙面至毛坯层(若基层疏松,需铲至红砖后重新抹灰);

管道改造:浴缸改淋浴需降低地面(下沉 3-5cm),新增管道需用砖体包裹(隔音且美观),禁止将管道埋入墙体(维修困难)。

(二)防水工程(3-5 天)

重点区域:

地面全做,墙面淋浴区≥1.8m,其他区域≥30cm,隔壁是卧室的墙面需满墙做防水;

管道根部、地漏、阴阳角做附加层(多刷 1-2 遍),圆弧处理(避免直角开裂)。

材料选择:优先选 JS 复合防水涂料(环保且粘结力强),厚度≥1.5mm(分 2-3 遍涂刷,横竖交叉施工)。

闭水试验:防水干燥后注水 2-3cm,48 小时后到楼下检查(无渗漏、无水印),不合格需重做。

(三)管道安装与回填(2-3 天)

排水管需留坡度(2%),地漏位于最低处;

下沉式卫生间回填用陶粒(轻且吸水),禁止用建筑垃圾(重量大易开裂),回填后做二次防水(覆盖回填层)。

(四)贴砖与吊顶(5-7 天)

瓷砖选择:

地面:防滑砖(摩擦系数≥0.6),小规格 300×300mm(防滑性更好);

墙面:釉面砖(易清洁),300×600mm 竖贴(减少接缝),腰线以下用深色(耐脏)。

铺贴技巧:墙压地工艺(墙面砖压地面砖),留缝 2-3mm(用美缝剂填充,防霉),地漏处瓷砖切 45° 角拼花(排水快)。

吊顶安装:铝扣板吊顶(防潮),预留检修口(对应管道位置),安装浴霸需加固龙骨(防止震动异响)。

(五)洁具与五金安装(1-2 天)

按 “先难后易” 顺序:马桶→浴室柜→花洒→五金挂件;

马桶安装:底部打玻璃胶(防霉型),禁止用水泥固定(热胀冷缩易裂);

浴室柜:悬挂式需固定在墙体承重处(用膨胀螺丝),台下盆比台上盆易清洁;

花洒:混水阀高度 1.1-1.2m,顶喷高度 2.1-2.3m(避免碰头)。

三、避坑注意事项

(一)防水相关

防水施工前确保基层干燥(含水率≤8%),否则易起鼓;

防水涂料禁止在雨天或低于 5℃环境施工(影响成膜);

闭水试验需通知楼下邻居共同检查,签字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。

(二)空间利用

镜柜选带侧柜的款式(增加收纳),浴室柜下方留 20-30cm(放脚凳或小盆);

淋浴区做壁龛(代替置物架,节省空间),高度 1.2-1.6m(伸手可及),深度 15-20cm。

(三)细节处理

管道包立管时留检修口(15×15cm),填充隔音棉(减少排水噪音);

所有五金件安装前缠生料带(3-5 圈),避免渗水;

安装完后测试排水:倒入 2 桶水,5 秒内排完为合格(避免地漏堵塞)。

(四)通风防潮

必须装排气扇(功率≥8W/㎡),通向室外(禁止排到吊顶内);

干湿分离隔断选择钢化玻璃(厚度≥8mm),带防爆膜(安全);

浴室柜选防潮板材(多层板优于颗粒板),镜柜带除雾功能(避免起雾)。

卫生间装修的核心是 “防水优先、功能至上”,流程上严格遵循 “拆改→防水→贴砖→安装” 的顺序,每个环节都要做好验收(尤其是防水和闭水试验)。小户型要精打细算利用空间(壁龛、镜柜都是好帮手),大户型可增加舒适配置(如恒温花洒、智能马桶)。记住,卫生间是高频使用区域,前期多投入时间和预算把控细节,后期才能避免漏水、返味等糟心事,真正提升居住幸福感。